周五(5月16日),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(BMD)棕榈油主力合约(FCPOc3)收于3812林吉特/吨,单日下跌1.14%,周线微跌0.05%,连续第三周收阴。尽管本周跌幅为去年9月以来最小,但技术面仍显疲态:日线布林通道(202)中轨下移至3727林吉特,MACD柱状图持续位于零轴下方,显示空头动能尚未充分释放。
需求回暖难抵外部油脂拖累
分项数据显示,5月1-1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环比增长6.6%-14.2%(AmSpec Agri与Intertek数据),印证斋月后补库需求逐步释放。然而,这一利多未能抵消外部市场的冲击。同日,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约(DBYcv1)下跌1.1%,棕榈油合约(DCPcv1)跌幅达1.48%;芝加哥期货交易所(CBOT)豆油价格更是重挫2.37%。跨市场联动的逻辑清晰:全球植物油库存重建周期中,棕榈油作为价格弹性最高的品种,对竞争性油脂的波动尤为敏感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印尼棕榈油协会(GAPKI)今日公开呼吁政府推迟上调出口关税的计划,理由是“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削弱产业竞争力”。这一表态反映了主产国的政策困境:一方面需通过税收调节国内供应,另一方面又担忧高价抑制出口份额。若印尼推迟增税,马来西亚棕榈油的短期价格压力或进一步加剧。
能源与政策变量博弈
原油市场的波动亦对棕榈油形成压制。截至北京时间16日18时,国际油价延续跌势,主因OPEC+增产预期与伊朗核协议进展。尽管地缘局势缓和推动周线两连阳,但生物柴油掺混的经济性边际走弱,直接削弱了棕榈油的工业需求支撑。
机构观点呈现明显分歧:
知名机构分析师指出:“棕榈油已进入超卖区间,3800林吉特关口存在技术性支撑,但反弹需依赖豆油市场企稳及印尼政策明朗化。”
某亚洲贸易商交易主管则认为:“当前价格尚未充分计价巴西大豆丰产压力,若CBOT豆油延续跌势,棕榈油或下探3700林吉特。”
后市展望:关注边际变量转换
短期来看,市场矛盾集中于两方面:一是斋月后东南亚出口节奏能否持续改善,二是主产国政策与原油市场的博弈。技术面上,3800林吉特为多空分水岭,若有效跌破,下方空间或进一步打开;反之,若印尼推迟征税且原油止跌,超跌反弹行情可期。对于专业交易者而言,当前需警惕波动率放大风险,重点关注下周的出口高频数据及印尼政策落地情况。